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丽珠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4.55% 业绩不及预期股权激励考核压力陡增
 

  在三季报发布次日,10月25日,丽珠集团股价大跌7.11%。

  10月24日晚间,丽珠集团2023年三季报出炉,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收入96.55亿元,同比上升1.76%;归母净利润16.02亿元,同比上升6.29%;扣非净利润15.76亿元,同比上升4.41%。

  不过从第三季度业绩来看,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9.65亿元,同比下降6.93%;归母净利润4.67亿元,同比下降4.55%;扣非净利润4.82亿元,同比微涨4.18%。环比二季度来看,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了9.54%、15.55%。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丽珠集团此次三季度的业绩低于预期。早前,丽珠集团曾发布激励计划,激励考核要求为,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础,2022-2024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15%,其中净利润是以扣非净利润剔除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数值的净利润作为计算依据。

  2022年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57%至18.8亿元,“踩线过关”。而2023年,丽珠集团扣非净利润水平须不低于21.52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23年四季度公司的扣非净利润水平要达到5.76亿元,而今年第一、二、三季度,丽珠集团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均未达到这一数值。去年四季度,丽珠医药扣非净利润也仅为3.72亿元。

  对于三季度业务环比下降的原因,国盛证券医药团队认为,主要是由于宏观环境影响下学术推广活动减少、产品入院及销售有所延迟;且2023上半年中药、生物制品由于补益、治疗相关需求增加,第三季度回归常规水平。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3年1-9月,丽珠集团化学制剂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51.53亿元,同比下降4.71%,其中,消化道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22.79亿元,同比下降12.93%;促性激素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21.88亿元,同比增长4.94%;精神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43.00亿元,同比增长7.60%;抗感染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2.43亿元,同比下降18.57%。

  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25.87亿元,同比增长3.55%。中药制剂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12.47亿元,同比增长50.17%。生物制品实现收入人民币1.12亿元,同比下降31.09%。诊断试剂及设备产品实现收入人民币4.68亿元,同比下降6.88%。

  其中,占据公司逾两成营收的消化道产品收入下滑,是导致公司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消化道领域有艾普拉唑、雷贝拉唑、丽珠维三联、丽珠得乐等多个产品。其中,艾普拉唑包括注射和片剂品种,为核心产品。艾普拉唑属于PPI(质子泵抑制剂)药物,主要治疗消化性溃疡。由于同类竞品众多,因此PPI赛道早已“内卷”。按技术迭代,艾普拉唑是第二代PPI,疗效优于第一代。

  但从2022年PPI药物被纳入集采范围后,丽珠集团的艾普拉唑系列产品也面临降价的窘境,这对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也造成了冲击。2023年前三季度,丽珠集团毛利率63.93%,同比下降了1.58个百分点。

  为了应对集采等因素的影响,拓展新的大单品,近年来,丽珠集团开始积极布局高壁垒复杂制剂和特色生物药研发。

  据国盛证券数据统计,目前丽珠集团旗下的艾普拉唑针剂新增消化道出血适应症,纳入医保目录已满4年,有望在2023年底医保谈判中降幅减半;阿立哌唑微球1M上市申请已获CDE受理;重组IL-17A/F 单抗头对头司库奇尤单抗3期临床已经启动;司美格鲁肽biosimilar完成3期临床入组。后续基于公司高壁垒微球平台,亮丙瑞林微球(3M)、奥曲肽微球(1M)、戈舍瑞林植入剂等复杂制剂产品有望陆续申报,新品种梯队将持续为公司业绩提供增量。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杨坪)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