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波尔多的一级名庄,罗思柴尔德木桐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除了无可挑剔的高超酿酒水平外,还以独特的艺术家系列酒标设计而闻名。自1945年起,酒庄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艺术大师为其佳酿绘制艺术酒标,镌刻独特的年度美酒记忆。
12月1日,罗思柴尔德木桐堡正式发布2021年份佳酿酒标。今年,由来自日本的艺术家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献上了一幅名为“木桐世界”的原创酒标作品。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艺术家盐田千春,请她分享了设计艺术酒标背后的故事,以及她长久以来在艺术领域耕耘的沉淀与思考。
人与自然的理想共生
都说美酒是让艺术家创意迸发的“灵犀一点”。在古往今来的芸芸艺术家中,爱酒者更比比皆是。盐田千春也不例外,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其实也非常喜欢葡萄酒。她说:“我之前住在日本的时候,喝得更多的是清酒。而当我来到欧洲后,葡萄酒与欧洲当地的各种文化十分契合,因而我得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体验到了葡萄酒之美。”
谈起为罗思柴尔德木桐堡创作酒标的缘起,她说,酒庄与大自然之间的“合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经到酒庄参观,发现酒农会平静地接受孕育葡萄的自然条件,即便是在雨水不足的年份,也不会人为地在田间增加浇水,这种不干预大自然母亲、顺势而为的做法让她尤为惊叹。
她表示:“我能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我觉得像罗思柴尔德木桐堡这样依赖大自然酿酒定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气候已是今非昔比。我觉得葡萄酒与大自然、天气与气候之间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我虽然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能感受到与大自然为伍的不易之处。”
她说:“在我看来,共生即为人与大自然关系中的理想状态。这不仅仅关乎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同样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应当心怀更多的敬畏。”
她对人与自然和平共生关系的思考,也体现在了她设计的酒标上:人类在面对红光熠熠又慷慨宽厚的大自然时,仅仅是一个脆弱的剪影。人类并不是万物的焦点,与周围环境相比,显得如此渺小。而将人与环境连通在一起的四条线既代表着四季,又好似是保持大自然与人类之间平衡的丝线——如果握得太紧,丝线可能会被扯断;但如果握得不够紧,这团气球般的红云就会飘然远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也会随之中断。
盐田千春表示:“将人与环境连通在一起的四条线代表着冬、春、夏、秋这四个季节,以及四季所赋予的所有情感——孤独、希望与满足。我们好像将一年的记忆都保留在了葡萄酒之中。”虽然冬季总是伴随着孤独与悲伤,但在春天会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唯美的夏日迎来花朵的绽放,最终于秋季收获果实。无论品饮哪个年份,都能从葡萄酒中感受到葡萄生长所经历的天气状况。她说:“我相信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物品都会保留下我们的记忆及我们存在的痕迹。”
罗思柴尔德木桐堡的共同持有人Julien de Beaumarchais de Rothschild,他同时也是酒庄文化艺术活动及新年份酒标作品项目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Julien表示,艺术品同葡萄酒一样,都是利用原材料创造出的美丽事物,“艺术大师们为酒庄每一个年份的酒标创作出的作品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古希腊‘kalos’和‘agathos’,也就是‘美’与‘善’的完美结合。”
对盐田千春所设计的2021年份酒标,他认为这件作品不仅充满了力量,还传递着欢乐,引人深思。“我在画中看到了一位酒农手中紧紧握住了一串鲜亮的葡萄。”Julien说,“在这副‘木桐世界’中,人与大自然由代表四季的四条红线连接在一起,让人联想到木桐的酒农一年四季都要面对强大又复杂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不断地解读、陪伴,还要加以引导,以期让它们共享的命运能在每个年份结出最为喜人的硕果。这个主题在酒庄‘艺术与酒标’系列中尚属首次,真是让我欣喜异常。”
生生不息的手中之线
正如“人类”“线条”“鲜红色”组成了意蕴深长的佳酿酒标,这三组词语也是盐田千春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创作的关键词。有人将她与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并称:以波点著称的是草间弥生,以线条闻名于世的是盐田千春。
197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盐田千春,工作生活在德国柏林。12岁时决定长大后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后来她进入京都精华大学学习油画,在澳洲当交换生期间她突然发觉二维画面无法满足自己的表达欲。于是1996年从油画系毕业后,她移居德国,投入到著名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门下。像她的老师一样,早期的盐田千春也尝试过前卫的行为表演。但后来她发现丝线是一种更能表达自己的媒材,从此推开了以细绳在空间中编织为主要创作方式的大门。
谈起编织,她认为这种细线在手中上下翻飞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绘画”,只不过是以三维空间为画布“在空中作画”而已。在她的眼中,纵横交错的线条好似人际关系,线条可以被剪断,可以打成结,可以缠绕住其他东西,也可以呈松松散散的状态,“就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样”。而网状的结构又与人类的大脑和神经元相似,无时无刻不在建立着连接。每一次织成的线网会随着她的心情而发生变化,但同样也会取决于空间,这也为她的作品注入了流动变化之美。
丝线的颜色选择对盐田千春而言也有着丰富而诗意的内涵,她固定使用标志性的红、黑、白三色丝线。她解释道:“我是从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时开始使用红色的。红色似血,这是代表联系的颜色,我想要让这种联系变得清晰可见;黑色好似宇宙,更加抽象;白色是开始,也是结束。”
不仅是以线条堆叠在空间中,创作时盐田千春往往还用到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比如:窗户、床、行李箱等材料并将它们反复叠加组合,创造出复杂而庞大的沉浸式空间视觉美学装置作品。正如每一瓶酒都蕴藏了葡萄生长的记忆一般,细腻的她认为每一件日常用品中都会藏纳着人类的记忆。越是普通的物件,人们越是每天都用到它们,也就会在它们身上留下许多私密的故事和痕迹。“虽然不认识物品的主人,但却能从中感受到这些故事。”
2021年12月,盐田千春个展《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首次来到中国,在上海的龙美术馆展出,并一度成为了上海当时最火爆的展览。近日,这场巡回展览二次登陆中国并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展出。盐田千春对记者表示:“我非常开心大家在中国也能看到我的展览。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也是亚洲人,所以(对中国)有种很熟悉的感觉——食物、语言、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而欧洲则会更偏重于个人,不过二者都很好。”
2023年已经步入尾声,展望明年,盐田千春有着满满的期待和新计划。她向记者介绍:“今年非常开心能在重庆悦来美术馆和深圳美术馆新馆办展,我计划明年会在成都举办一次展览。明年我还准备与编舞Sidi Larbi Cherkaoui合作,为将在瑞士日内瓦大剧院的歌剧《克里特王依多美尼欧》进行舞台设计。这项工作与我平常的展览非常不同,舞台设计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此外,我还准备在日本大阪中之岛美术馆举办一场大型展览,以及在巴塞罗那安东尼·塔皮埃斯基金会博物馆举办一场个展。我非常荣幸能在世界各地展出我的作品。”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梁信)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