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7日,三大国有上市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半年业绩均已出炉。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中石油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大幅降低62.7%;中石化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下降22%;中海油实现净利润147.3亿元,同比下降56.1%。
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跌无疑是上半年影响“三桶油”利润的主要因素。
根据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中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329亿元,同比降低近68%;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亏损18亿元,同比减少收益301亿元;专注于油气上游开发生产的中海油上半年净利润则大幅下降逾五成。
国际油价在去年上半年依然在每桶100美元上下波动,自去年年中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年以来,虽一度略有上升,但进入6月以来,在供需层面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再度进入下跌通道。
原油价格暴跌对勘探生产业务是巨大利空,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炼油和化工业务成本的下降。特别是对于进口原油近八成、炼化业务占比较大的中石化来说,利好更为明显。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业务实现经营收益同比大幅增长57%,化工业务由亏转盈,经营收益同比增加141亿元;中石油炼化业务也实现自2011年以来首次整体盈利,同比扭亏增利近81亿元。
“高油价掩盖了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低油价让石油公司面临比较困难的环境,但也给企业加强投资决策科学性、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强化成本控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年上半年,“三桶油”母公司均迎来换帅,王宜林、王玉普和杨华分别接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在油气行业经历一轮反腐后,此轮集中换帅意味着中国油气行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虽然风格各不相同,但'稳中求进’应该说是目前三位新任'掌门’的总基调。”董秀成说,预计等待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整体方案明确后,“三桶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也将逐步明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