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撰文指出,“一带一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境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交易所联通、基金产品互认等机制,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交易工具和投资渠道,打通人民币回流境内通道,形成人民币“境内—境外—再境内”的良性循环。  
  方星海在《用资本市场支持“一带一路”》的文章中指出,目前,“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仍主要依靠美元。不少沿线国家经济规模小、金融市场欠发达、汇率不稳定,通过美元结算双边贸易投资,会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交往和人员交流的增多,贸易和投资额持续快速增长。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币种选择、资本流动和货币回流等需求,也产生了货币互换、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需求,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方星海表示,要使人民币“走出去”“留得住”,需要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境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交易所联通、基金产品互认等机制,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交易工具和投资渠道,打通人民币回流境内通道,形成人民币“境内—境外—再境内”的良性循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也为证券服务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中蕴含着融资服务、资产管理、投资顾问、并购重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巨大需求和商机,可以助推国内证券服务机构走出国门,培育我们自己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  
  方星海指出,鼓励优秀企业在A股市场发行上市和再融资,保障“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支持境内企业在境外市场筹集资金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发行H股、D股等)。  
  方星海表示,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制度,积极推进原油期货上市,逐步扩大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持续开展天然气、商品指数等期货品种研究,探索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上市,帮助“一带一路”企业管理风险。吸引“一带一路”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继续推动取消有关政策限制,鼓励和支持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进商业银行和其他有关金融机构有序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支持期货公司为“一带一路”相关客户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服务。  
  此外,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提高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定价影响力,建设大宗商品的区域定价中心。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原油、铁矿石、天然橡胶等品种开始,逐步引入“一带一路”相关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支持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和办事处,继续推动完善“保税交割”的相关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