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金融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
港股2015:内地香港基金互认蓝筹股受益
 

  港股2015年经历诸多利好消息,包括中证监宣布内地公募基金可透过“港股通”买股票、内地保险资金可买香港创业板股票投资、“一带一路”的细节公布、内地对待楼市政策由调控转向了稳楼市新措施、以及内地经济数据不佳所带来的市场憧憬内地央行放松银根等,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件出台,酝酿多年的中港基金互认的落实给港股带来跨年度的利好刺激。

  国企改革望成跨年度投资主题

  据招商证券,港股市场中国企相关股票约276家,市值占比约50%。不论从投资标的数量还是体量都是巨大的。国企的估值和盈利水平大多低于市场平均。其资产回报率过去主要受杠杆驱动。国企改革有助于释放被抑制的真实的资产回报水平,提升估值中枢。

  9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该意见又被称作“国企改革第二配套文件”。对此,招商证券分析称,第二配套文件解决一直困扰市场的“实施问题”,确定采用淡马锡运营模式“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工作”;新提出“在重组过程中,可将部分股权转交社保基金”。多次强调“权责明晰”,“所有权及经营权分离”;大篇幅描述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的转变,明确国有资产监管重点及监管方式,表明国企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提高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暗示未来资产整合几率大,预计各省市都将出现资产整合及证券化的平台。

  此外,该报告还认为国企整体上市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分析称,资本市场的监督及定价机制将会有效起到防止国资流失的作用。同时整体上市有助于促进国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不论是竞争类的商业企业,还是有社会职能的企业,都能够有明确的股权划分,也能从操作层面鼓励员工持股。目前国企上市平台众多,未来极有可能通过资产注入或是借壳的方式将集团整体上市。从过往经验看,未有上市平台的央企极有可能和同类型央企合并获得上市平台。

  内港基金互认利好蓝筹

  2015年05月23日,酝酿多年的内港基金互认机制终获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的放行,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的初始额度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证监会2015年12月18日举行例行发布会,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首批内地香港互认基金注册完成,3只北上4只南下。

  招商证券认为,基金互认可能带来新增内地资本流量的预期,蓝筹股将会从基金互认中率先受益。但基金互认带来的利好将会是一个慢热过程,短期不足以抵消港股其他不利因素,影响有限。实质利好有待制度进一步开放,允许更多针对内地投资者设计的产品投放市场,才能吸引充足资金通过该渠道南下。

  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目前香港的100只符合资格的基金中(截止2014年底),约57%为股票基金、22%为债券基金,其余为混合型基金,包括9只ETF基金;而从投资方向来看,约31%投资于亚太地区,23%为环球投资,22%投资香港本地市场,其余则投资其他不同市场。

  据该报告,目前开放的三只香港基金一只为债券型基金,一只为股票指数型基金,均成立超过10年。另一只股票型基金,成立亦超过5年,持仓均为大盘蓝筹股。在香港市场目前的主流基金产品中,集中投资于本港中小市值企业(“港A股”基本都是中小市值企业)的基金产品较少,规模上更是相对边缘化。因此内地投资者较为青睐的中小盘并不在此次互认的重点之中,吸引力有限,但首先对蓝筹股有利。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证券网 2016-01-12)